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第三十一屆 畢業展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terior Design
溫暖 / CARE __
#社區營造 #公共住宅 #公益機構
#再生社區
打破跨代隔膜
再生園
SITE_
香港_聖若瑟英文中學前校舍
TEACHER_
沈冠廷 老師
STUDENT_
連培添
PUI TIM, LIN
羅家健
LO KA KIN
前言
「一群人退出社會大風浪後,每天活在剩餘的歲月下,伴隨自己的影子。 生命整合期的階段中,所謂老,只不過是孤獨中等待生命的殆盡。難道不能精彩結束?再生園,是為孤獨或是被子女拋棄的長者,在不同社交下活出新的人生階段。」
人到60歲就不能工作?不少人在60歲就要退休,然而他們的身體狀況良好,也擁有豐富經驗,這樣離開工作崗位,有違他們的意願,對社會而言也是一種損失。隨退休人士教育水平上升及健康狀況改善,退休人士工作人口在過去十年,由5.9萬人增至2016年的12.5萬人,升幅超逾一倍,其中由65歲至74歲的年齡組別帶動升幅。而在2016年,退休人士工作人口中從事三類較高技術職業組別(即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專業人員以及輔助專業人員)。
每個人都像一片圖塊都是獨一無二,各有所長。人是群居動物,他們在互補的情況下會產生無盡的可能,且更堅固。孤獨是健康的最大殺手。當更多人聚集時,互補關係,讓單一的圖案變得更豐富更有趣味性。
在未來,希望從現在為出發點,開拓更多新服務定點,善用現時廢置空校。
基地分析/SITE
由於前校舍建築具有一定特色,建築署在前校舍勘察後表示其結構安全,可用多二、三十年,教育局正計劃在收回前校舍之後的兩年,再就校舍未來用途進行檢討。可惜直到現今政府仍未好好處理該校之使用。
基地一樓除托兒所與社區有連結外,當中為社區提供了運動場所,健身房和游泳池。由於附近社區中較少有其運動之場所。因此,有助方便社區民眾運動之需求也為園中帶來永續的支持。運動場所也為社區提供就業的機會。
此外中庭花園也為基地中添加了不少的綠意,讓當中來訪或住戶都能享受大自然。而中庭花園設計主要是以概念圖塊作出發點。當中會有凹入之空間,便是讓人短暫停留觀賞感受花園,且不會影響到花園中之動線。而在各樓層之空中廊道中也有綠化的花譜。
基地其中有一棟是醫療診所。當中為社區及園中住戶帶來醫療的服務。當中一共有五層是屬醫療診所所用,有不同的醫療科。包括:普通科、內分泌科 、小兒科、神經科、心臟科、骨科以及外科。設置醫療棟是為了方便社區民眾於非嚴重問題情況下能到此看診並無需求到大型醫院等候看診。同時,也為政府大型醫院分擔醫療的壓力。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艾倫·朗格教授在 20 多年前的一個養老院的實驗中,她發現,當一個老年人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權時,比如他能決定在哪裡招待客人,玩什麼娛樂節目,自己照顧房間裡的植物,他會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顧的老人更加快樂,更愛社交,記性更好,而且活得更久。
心理學將為我們發現這種「可能」。心靈年齡影響身理年齡。因此,房間以模組化方式設計。以固定式跟不固定式兩種。當他們入住時會而個人喜好作出調整。例如:固定式是會以木沖孔板為主,在前面可隨意加一些線板。可動式會是一些家具,例如椅腳椅背可作自由組合,同時燈光以3000k/5000k ,住戶可跟個人需求作出調整。
此外,基地中有設置學生房間。其中一層會有實驗性的銀髮共居空間。由於香港現今寸金尺土、租金十分昂貴對於學生而言,構成重擔。基地有大學在附近。大學生可以通過照顧的方式換取更平宜住宅優惠,一方面可以減少學生的負擔,同時又可以提升退休人士與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