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第三十一屆 畢業展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terior Design
思索 / EXPRESS __
#未來趨勢 #文資再利用 #異質空間
#靈魂場所 #新竹
沉澱逝去的記憶
in memory of_
SITE_
新竹
TEACHER_
禹連泉
STUDENT_
邱怡庭
彭鈺晴
Inspiration 精神
當下說的是告別,紀念卻是持續的,在生活之中。
儀式過去了,流程結束了,但在現有的告別機制下,是否過得太制式,紀念得太過倉促?我們生者,被留下來的人,還存在的靈魂該何去何從?
Situation analysis 現況分析
台灣的告別場所,在紀念這件事上,往往是屬於逝者的儀式。紀念的方式在各個宗教習俗下,規範化、節日化甚至是符號化…。但,不該是這樣的。我們該用自己的方式,去紀念逝去的靈魂。不管是在時間上或是方法上,而不是形式。
Possibility of a memorial space 未來可能性
在建築外觀下,也許能有別於我們常見的金碧輝煌的空間設計,我們能利用富含歷史情感的建築,讓建築本身的時間痕跡能與紀念相呼應。而內部的機能與動線,可以嘗試打破以往整齊的隔間、而是因應不同需求來做調整。
在紀念形式上,能與現代科技結合。不論是數位影音、互動方式或是其他的未來科技趨勢,讓紀念的方式更多元更能吸引大眾。
在紀念物的形式上,也許不在是用骨灰的罈子來作為存放。而是用更能與逝者連結的物品來作為紀念的媒介。
SITE
在生活周遭中,也有這樣富含情感,卻遭到鄰避的角落。
紀念這件事是可以發生任何時間、任何場所的。甚至就可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讓他變得很有趣。我們將新竹舊燃料廠再利用,把承載時光的回憶,再賦予靈魂的記憶。在異質空間之中,居民在這裡生活,在這裡釋放所有的思念。
基地歷史背景
新竹六燃的歷史背景可以從日治時期說起。最一開始興建是為了因應工業發展的燃料廠,因此建築擁有特殊的大漏斗以及大煙囪結構。外觀立面也有特殊的工廠紅磚紋理。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六燃被大肆改建成屋中屋的眷村型態,範圍甚至擴至工廠周邊。而如今,六燃遺址卻是荒廢在現今社區中。
Surround analysis 周遭環境分析
雖然新竹六燃至今是被荒廢在這裡,但由於周遭的水圳和綠帶,人們依然會在基地周圍進行活動,如運動、散步等…。在荒廢的眷村群中,人們時不時會舉辦一些集會、小型音樂會在之中。讓看似閒置的基地,其實是有藝文活動在之間發生。
Heterogeneous space & route 給生者的靈骨塔
因應我們對於紀念的精神為 – 持續在生活中的紀念。我們在空間看動線規劃上,把紀念與生活兩個不同屬性的系統結合。
紀念動線 / 靈魂洗禮
從地表慢慢沉潛到地底中,由生者去轉換成靈魂的身分,以靈魂對靈魂的角度與空間產生對話。再返回地面,回歸生活,彷彿經歷一場受洗儀式。
生活系統 / 基地情感與藝文場所
保留舊建築的精神,置入新紀念機能,將荒廢的記憶整理,融入居民的現代生活,在大廣場中置入些許量體,轉換機能形成獨立書店、商店、咖啡廳,與居民生活產生連結,也可做紀念動線的附屬場域。
紀念動線的設計,依循原本建築的結構,劃分出靈魂場所的出入通道。靈骨塔存放區由原始基地延伸至地景,並增加量體分別讓靈骨塔有更多元的空間與動線。
生活系統動線部分,利用量體與量體之間的建築縫隙,引入自然光,讓二樓書店至屋頂咖啡廳等附屬機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空間。且增加的新量體與舊的結構(大漏斗)產生不同的火花。
整體設計的新舊結構變化對照。
Memorial route / structure enterance
為紀念動線的入口通道,利用大漏斗結構撒落的光線與牆面上的姓名刻痕相映。
Memorial route / ash storage (museum & gallery)
打破傳統以往利用櫃子來擺放骨灰。透過不同形式,如觀賞博物館或藝廊方式來規畫空間。
Memorial route /interaction area
加入多元的紀念方式,運用原本基地的小漏斗結構搭配數位投影以及數位互動影音,讓靈骨塔不再只有拿香或祭拜的唯一選擇。
Memorial route / return aisle
紀念動線結束返回生活系統的通道。運用水、光和玻璃營造出飄忽虛渺的氛圍。當人們從靈魂場所返時,從一開始的懷念或是感傷,能漸漸整理好情緒,返回到日常崗位。
Living route/ bookstore & shops
1樓的服務櫃檯與獨立書店。在空間上方,利用建築的切面縫隙,引入自然光並引導人們走進建築深處的文創商店區。
將原始基地特殊的屋中屋眷村形式延續到我們文創商店的空間配置,並也傳承一直就存在基地中,居民日常舉辦的藝文活動、小型音樂會等…。
Living route/ observation area
在書店中再放入夾層,透過夾層,可以環顧到書店透過小漏斗結構與地下靈魂場所的關係。也能看到文創商店完整的垂直面。而在夾層,還放入了觀景方盒。當人們進入到裡面,更能看清大漏斗結構以及與通道內部的光線變化。
Living route / live house
Living route / café
運用環狀的動線設計,讓咖啡廳圍繞live house上層,並連接天空步道以及戶外座位區。
戶外座位區結合了大漏斗結構,讓人們能用不同的視角來觀賞其結構與底下通道的關係。
在基地剖面圖中,可以看出紀念動線包覆著生活系統空間。以表達整個設計核心 --- 「屬於生者的靈骨塔」,讓紀念得以持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以大漏斗通道為主,透過不同的尺度、不同的附屬機能,讓人們能夠看到不同角度的舊建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