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第三十一屆 畢業展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terior Design
尋覓 / Explore __
#梅洛龐蒂 #現代舞 #身體 #劇場
劇場感知外延的生活想像
Stand Alone Complex
SITE_
牯嶺街小劇場
TEACHER_
朱晏慶 老師
STUDENT_
鄭詠云
賴柏伶
你曾深刻感受過周遭的環境嗎?聲音、視線、觸感、律動.....
日復一日,城市的繁忙使人們漸漸忽視身體的感受,讓我們的身體、感官、記憶、夢想變得無家可歸。
「我即我的身體。」──梅洛龐蒂。
一切感知的開始都來自身體主動地和環境親近。透過一連串的探索與思考,我們以身體、感知與環境重新定義劇場空間,並利用劇場中的豐富感知經驗主動介入周遭環境,將劇場所發生的事件抽樣,放進牯嶺街小劇場所在的社區中,在街廓創造另一種經驗,並以此作為起始點,由「微小」創造大,使人們對劇場、對生活有新的想像。
現代舞是一種在有限的條件下,用身體去探索內心和環境的行為,其中《陶身體劇場》尤甚。我們藉由在紙上不斷畫圓,體驗在重複、連貫動作之間所延伸出的感受,並思考每個步驟的意義,過程中的每一件看的見、或者看不見的事情,將被壓縮到同一個平面上呈現出來。圓和圓之間的關係以及圓和圓心的關係,顯示著過程之中兩兩之間的牽制與隨之產生的變化。
透過「畫圓」,我們重新看待劇場空間:表演者和觀眾的關係不再只存在於舞台與座位之間,表演者會開始走入觀眾的世界,觀眾會開始走入表演者的世界,後台不再阻隔任何人,兩者的關係會不斷相互影響、置換。
我們發現圓心不斷的移動,形體開始外延,並重疊產生主體和客體的關係置換,圓不再只是圓。不管是畫圓還是舞團,透過不斷重複的行為,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延伸出一些看不見的感受經驗,漸漸對思想、身體的反應與行為產生影響。
基地選在牯嶺街小劇場。曾經是日治時期的警察局,如今作為台灣實驗表演藝術的根據地,我們以牯嶺街小劇場附近的三個區塊作為:咖啡廳、劇場書店、劇場,分別探討劇場外延後,生活與劇場的聯繫、劇場知識的傳遞方式、劇場空間型態的轉變,試圖將劇場翻轉,創造一個大型的生活劇場場域。
SITE
COFFEE SHOP
咖啡廳作為劇場外延、與外界交接的模糊邊界,和生活相融,形成另一個感知發散地。在此區,咖啡廳、行人、店員、顧客有著隱諱或直接地對話,從受限制到模糊、開放、連結的邊界,店家和騎樓的關係漸漸模糊。劇場中的事件經過抽樣、化為碎片進入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景,放大生活細節、增進感知靈敏度,翻轉人們眼睛所感受的、因為不同使用或交流方式產生的場域印象,讓生活成為劇場,劇場成為生活。
BOOK
STORE
劇場書店位於咖啡廳與劇場的交界處,銜接生活與劇場。劇場中抽樣出幾種不同的事件:視覺、聲音、光線、尺度等劇場碎片,呈現在空間中,讓這個「書店」不只提供文字上的知識,從觀看到被觀看的角色轉換,以及排練場的展示、租借戲服的化妝間,藉由視線的聚焦、肢體的呈現、環境的改變以及行為來「感受」到一層層的劇場資訊。
THEATRE
劇場匯集所有碎片的核心場域,感知從這裡發散。我們將劇場外延,牯嶺街小劇場成為外翻的後台,探討劇場空間型態的轉變。
將主要觀看的劇場外延,並在最小破壞舊建築前提下,產出新的感知空間,利用通透材質看到舊建築紋理以及新建築紋理之間的對話表演。新建築下壓抬高,使周邊環境的人可以從一些視角看到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翻轉後台,使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關係模糊化,並且透過櫥窗、停留的轉折處、樓梯等,使內外、上下對話,同時也改變著「看與被看」的關係。大廳不再只是售票的場所,而是表演者與觀眾休息、交流之處。在進入劇場前,我們將原有警察局的拘留所作為進入主要劇場空間的必經之路,讓參觀者在進入劇場前,透過空間尺度的變化或是一個過去曾存在的場景,因為意義的轉換,使參觀者可以因為空間,產生想像,讓拘留所成為創造不同感知的空間。
透過對梅洛龐帝的啟發,為了讓人們更能知覺到身體感受,我們以一個不一樣的劇場場域銜接生活場景,讓「感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一開始,透過畫圓實驗,感受身體介入環境產生的知覺,到三塊基地(咖啡廳、劇場書店、劇場),以劇場元素外延碎片化、進入生活,無形放大我們曾經忽略的感受經驗,使人們經過這個場域,開始產生不一樣想像。並且走完每一個空間時,無形之中也觸動了環境,或許幾年後,周遭的住家開始會產生外延的櫥窗,也許是舞台、也許是觀眾席,也許是一個故事的開端....
劇場一定如夢一般嗎?當來到這裡,你會開始深刻感受到劇場如生活,生活如劇場。或許當你撐著傘看著這個場域時,你已經成為他人眼中正在述說一段故事的表演者…..